作为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是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冰雪文化饱含着厚重的历史与艺术的积淀。2月10日,在亚冬会赛时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齐斌以“尽享黑龙江冰情雪趣 共赴美好生活旅程”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我省冰雪旅游和冰雪文化的有关情况。
黑龙江自然风光旖旎,冰雪资源丰富,是蜚声中外的冰雪旅游度假胜地。这里有“世界最大冰雪主题乐园”之称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国大众滑雪发祥地之一的亚布力滑雪场、被誉为雪国童话世界的“中国雪乡”、邂逅绚烂极光的漠河北极村,这些耳熟能详的景区景点备受广大游客喜爱。
为了给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体验,黑龙江省连续两年实施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通过丰富产品全要素全链条供给,深化多层次多业态融合创新,不断焕新升级旅游服务品质,持续擦亮“冰雪之冠·大美龙江”的冬季旅游品牌。通过深度挖掘黑龙江独特的边疆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丰富“逐梦亚冬”、“两极之巅”、“边境风情”等十条冰雪旅游主题线路,升级“哈尔滨—亚布力—雪乡—牡丹江”冰雪旅游大环线,沿线打造“亚雪十二景”,叫响哈尔滨“冰世界·雪天下”城市IP。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整合三大滑雪场,提供一卡在手、畅滑“三山”的体验和服务,满足广大游客娱雪需求,全省各地形成“百花齐放”冰雪旅游发展格局。
黑龙江不仅拥有迷人的冰雪风光,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雄浑壮美、兼收并蓄、开拓进取的独特气质。作为人文荟萃之地和文化对外交流桥头堡,冰雪是节令的印迹符号,也是生命力的积淀勃发。从古老的冬捕习俗到浪漫的冰雕雪雕艺术,从传统的冰雪民俗到现代的冰雪演艺,从齐齐哈尔的冰球情缘到七台河的短道速滑,林都伊春持续打造“冰壶之乡”城市运动品牌,生动诠释着冰雪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为更好地传承弘扬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举办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太阳岛雪博会、黑河寒地试车节、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等一系列独具黑龙江特色的冰雪文化活动,建成全国首家冰雪文化主题博物馆,精心打造首届“燃情冰雪”旅游演艺季,推出《林海风韵·梦里雪乡》等沉浸式演艺产品,将传统与现代、民俗与国际、非遗与旅游完美契合,这些载体可以让中外游客深度体验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
黑龙江地处中国最北最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绚丽多姿的多元文化。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了距今约9000年前的玉器组合,以玉为贵、以玉为美的习俗由此发端。黑龙江是多民族散居的省份,有55个少数民族,从古代的东胡、秽貊、肃慎,到现在的满、蒙、鄂伦春、柯尔克孜等十个世居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独特的北方黑龙江独有民族文化,比如赫哲族特色的传统渔猎文化,从鱼皮衣到鱼皮画;伊玛堪民间说唱艺术更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族,与驯鹿相依,经过长期狩猎、游牧实践,创造并保留了独具民族特色舞蹈。乌钦是达斡尔人喜闻乐见的艺术,齐齐哈尔梅里斯每年都举行达斡尔族库木勒节,这些都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
同时,黑龙江也是中外文化的荟萃之地,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流交融,欧陆风情浓郁,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音乐文化享誉世界。独具特色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长期持续推进国际友好交流交往,连续举办41届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以其无与伦比的冰雪魅力,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观众的目光。
近两年,黑龙江“冰雪季”的火热,为了让游客玩得更安心、舒心、开心,黑龙江推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爱社会协同发力。增开省内支线串飞航线,首发运营“伊春号”旅游专列、北京至亚布力滑雪专列,用好哈尔滨240小时免签政策,发挥哈尔滨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作用,完善外籍人员入境便利化设施,提升入出境便利化水平和接待服务能力,不断深入实施“十大监管护游行动”,推行“十大涉旅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全面升级“全民宠客”服务,用黑龙江人特有的实诚劲、厚道劲、爽快劲,让海内外游客玩得更安心舒心开心。
如今,黑龙江已成为冰雪魅力四射的旅游目的地、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诗和远方,正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正如齐斌所说:“我们诚邀海内外游客共赴冰雪之约,共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真切体验冰天雪地中的美好生活,让黑龙江冰雪风采绽放在广阔的世界舞台!”通过亚冬会的舞台,黑龙江正以冰雪为媒,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旅游魅力,讲好冰天雪地的故事,感受寒地民俗生活,体验冰雪运动的惊险刺激,用璀璨绚丽的冰雪文化吸引四海宾朋、八方来客。
以亚冬为媒,哈尔滨正以开放的活力、文化的魅力和赛事的吸引力,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数据显示,2025年1月1日至2月9日,哈尔滨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42.4万人次,同比增长145.1%。2025年春节期间8天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0万人次,同比增长144.7%。
2月10日,亚冬会赛时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对媒体关注的哈尔滨“国际范儿”打造及旅游服务升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揭开了哈尔滨魅力背后的密码。
哈尔滨的“国际范儿”体现在中西合璧、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上,这里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世界音乐之城”“东亚文化之都”。金源文化、冰雪文化、欧陆文化、音乐文化、时尚文化多元荟萃、中西交融,让哈尔滨成为一座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朋友;作为中国连接亚欧的重要枢纽、向北开放的前沿之地,中西方文化在哈尔滨碰撞、交融,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兼容并蓄的城市风貌,荟萃了巴洛克、拜占庭、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等欧洲各大流派建筑,百年中央大街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物馆”;中国第一家电影院、交响乐团、芭蕾舞团、音乐学校等,特别是历时60余载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蜚声中外,音乐成为哈尔滨人的生活方式和对外交流的语言。
文明的交流互鉴在哈尔滨得到了生动体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贯穿城市发展。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哈尔滨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和国际传播基地。近年来,哈尔滨市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举办中俄博览会、哈洽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时装周、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哈尔滨国际马拉松、“星耀亚洲·尔滨之夜”文化交流、国际冰雕雪雕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中法文化交流年、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中俄文化大集等艺术演出、展览展示活动,与28个国家37个友好城市深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
音乐,是哈尔滨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今年通过继续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举办高水平的第3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第69届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年会、第20届世界萨克斯管大会、2025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第7届哈尔滨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等国际音乐赛事和年会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演出团组在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上演经典曲目,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哈尔滨共赏世界音乐艺术瑰宝,搭建起中国与世界各国音乐艺术交流的桥梁。
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哈尔滨在旅游服务YY易游体育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冰雪季以来,哈尔滨始终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全方位、多层次地升级旅游服务,力求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与包容。
在金融服务方面,全市1300余家银行网点可办理外币兑换业务,5800余家商户可受理外卡刷卡消费,能够满足境内外游客朋友持卡结算需求;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中央大街游客集散中心分别布设外币自助兑换机,可提供18种外币现钞兑换;各银行网点向重点行业商户、出租车发放零钱包,进一步优化现金流通环境。
旅游服务也得到了全面升级。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东北虎林园、极地公园、伏尔加庄园等各大景区景点均配备中英语指示牌与导览图,配备多语种讲解员,园区广播提供多语言服务;支持移动支付及护照购票,满足外籍游客需求。中央大街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并为游客提供临时休息、姜茶热水、行李寄存等服务。餐饮住宿、公共交通等行业进一步提升外语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为外籍游客打造更佳的旅游体验。
公共服务同样周到细致。启用哈尔滨中央大街国际旅游集散中心,集票务、餐饮、休闲、旅游咨询、外币兑换及特色商品展销于一体,配备母婴室、医务室、无障碍设施和智能化自助设备,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发布主城区定点医疗救治医院绿色通道信息,确保游客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治。在机场开设御寒装备租赁门店,在哈尔滨火车站设立行李寄存点,在地铁重点车站增设多语种翻译中心、配置翻译机,实现与外籍乘客无障碍交流。此外,移动通讯部门还推出短期租机服务,满足外籍游客通信需求。
亚冬会的举办是哈尔滨走向世界的新契机,也是世界了解哈尔滨的新窗口。这座城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世界记住这座充满魅力的冰雪之城。
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当下,“跟着赛事去旅游”已成为一种备受追捧的休闲新风尚。2月10日,在亚冬会赛时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亚冬会执委会副秘书长、主新闻发言人柏志国表示,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后,哈尔滨将乘势而上、积极布局,为广大群众和体育爱好者精心筹备一系列高规格、高品质的体育赛事活动。
哈尔滨亚冬会作为继北京冬奥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会,无疑是今年哈尔滨体育赛事的“开年大戏”。而这场大戏的落幕,正是更多精彩的开端。哈尔滨将充分把握冰雪体育发展的有利契机以及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的建设机遇,依托改造升级后的亚冬会竞赛场地,积极谋划和承接各类高品质冰雪赛事,让体育的热度在这座城市持续升温。
精心打造精品赛事,是哈尔滨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为了持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接续举办“市长杯”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亚洲速度滑冰马拉松、越野滑雪马拉松、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等高水平赛事,积极承接冠军赛、锦标赛、分站赛、巡回赛等专业赛事,打造特色赛事品牌。
持续推广上合冰雪体育赛事,是哈尔滨体育发展的又一亮点。通过聚焦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围绕打造冰雪体育赛事中心,推出包括雪地自行车、雪地足球、冰球等在内的上合冰雪体育赛事,充分发挥冰雪体育在交流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助力提升发展动能。
积极推进“跟着赛事去旅行”,则是哈尔滨将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哈尔滨市“奥运冠军之城”“双亚冬之城”城市名片的“影响力”,围绕“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全力办好“华艺杯”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轮滑马拉松世界杯、全民健身挑战赛等大型赛事活动,持续展现城市魅力,感受体育与城市的完美融合。
“有困难,找警察”是大家的普遍共识,而在哈尔滨,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公安部门全方位、多层次的努力与付出,只为保障公众安全,让各地游客在此度过一段“舒心、安心、放心”的旅程。黑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邓驰介绍,近年来,黑龙江省公安机关始终将护游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致力于打造护游警务,特别是在亚冬会举办、冰雪旅游旺季以及哈尔滨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的关键时期,更是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用心用情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与和谐。
高标准统筹组织,是护游工作的坚实基础。通过搭建专门指挥体系,制定护游方案,重点做好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亚雪公路等景区治安、交通管理,开展心贴心、零距离服务。护游先护安、护安先护客,用真心确保游客舒心。
高水平保障平安,是聚焦群众的安全核心。通过强化整体防控,突出抓好景区治安整治,在旅游景区、网红打卡地、商业街等部位增加警力,提高见警率,处处见警灯,全力保畅通,坚决保安全。特别是针对强降雪等恶劣天气,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发布提示信息11.3万余条,开辟绿色通道120余处,用专心确保游客安心。
高质量优化服务,将警务服务工作延伸到一线、景区和游客身边。细化、优化、落实多项服务举措,辟了换补发身份证的“绿色通道”“加急通道”等,为游客提供寻人、失物招领、救援救助等便民服务5000余次;落实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特别是为亚冬会参赛人员提供7×24小时口岸签证服务,用精心确保游客放心。
今年冬天,第九届亚冬会的举办让龙江格外引人注目。龙江公安正举全警之力、汇全警之智,以饱满的热情和热忱的态度,全力服务保障亚冬盛会。他们将持续为游客和群众提供舒心、安心、放心的环境,让每一位来到哈尔滨的人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随着冰雪旅游季的火热开启以及第九届亚冬会的盛大举行,交通的顺畅与否直接关乎着运动员、游客的出行体验。2月10日,在亚冬会赛时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宇文翀表示,黑龙江省交通运输部门以服务龙江冰雪经济、助力旅游发展为己任,为冰雪旅游季的国内外游客交通出行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便利。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发展的基石。目前全省高铁已连通9个市地,正在加快建设哈尔滨-绥化-铁力-伊春高铁,催热龙江“周末游”和“城际游”。高速公路突破了5000公里,连通省内所有5A级景区,正在加快建设鹤岗至伊春、哈尔滨都市圈环线等高速公路,串联起“冰雪城市”“冰雪体育”“冰雪森林”等旅游资源。哈尔滨机场东二跑道今年1月23日已正式投用,哈尔滨机场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拥有双跑道的机场,列为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条。黑龙江省已经形成“畅连国际国内,多点景区相连,多式运游一体”的快进慢游综合立体交通网。
推进交旅融合,打造特色线国道”黑河至卧牛湖段和25条景区连接线公里的旅游公路已交工通车,打造了穿林海、临界江、依界湖的原生态路景融合旅游景观线。亚雪公路以“雪”为媒,营造了巅峰龙江、雪国之境、音乐公路等“亚雪十二景”,展示了大美龙江自然景观及冰雪文化。新开通了12条省内支线机场串飞航线,架起冰城尔滨、神州北极、华夏东极等重点旅游城市直连直通的空中桥梁。“雪国列车”将哈尔滨、漠河等地的旅游元素融入列车服务,免费提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服饰,为旅客定格美好瞬间提供服务。“伊春号”等旅游专列,串联起中国雪乡、亚布力、横道河子等旅游圣地,使游客能够一路领略秀美的北国风光。
哈尔滨至亚布力高铁增至51列,普铁增至18列,运力保障充足。在哈尔滨站、哈尔滨西站、亚布力西站等重点高铁站增设了亚冬会专用通道、售票专用窗口、专用候车区域,为参会人员提供便捷通道。同时还提供了眼罩、耳塞、暖宝宝等暖心备品,营造温馨舒适的乘车环境。在列车上设置“雪具安放角”,可以满足携带滑雪装备乘客的特殊需求。航空方面,哈尔滨机场新增至北京、上海、东京、首尔、曼谷、新加坡、金边等14条航线个值机柜台和11条海关安检共用通道。为了方便参会人员和游客落地换装,增设了32个换衣间。公路方面,共投入1090台大、中、小型车辆作为赛会保障车辆,并设计了82条保障线路,提供全时交通服务。哈尔滨市区共投放各类车辆约2.7万辆,同时延长了地铁和公交车的运营时间,满足参会人员和游客的出行需求。
一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提供加油充电服务,保障加油站、充电桩全部开放,针对新能源车辆快速增加,提供170个充电桩,配套309个充电车位,实现省内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率达100%。同时,针对春运等客流高峰,服务区额外增设72个移动充电枪。二是167个服务区及21处“司机之家”全部免费开放,在确保24小时提供免费饮用开水等基础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路况咨询、充电服务、特色餐饮等多样化服务。三是提供车辆应急维修、安装防滑链和换胎服务,储备了基本药品和基础生活物资,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满足滞留司乘人员基本需求。四是加强对服务区的清洁和维护,增加清洁频次,保证卫生间干净、整洁、无异味,确保卫生间设施完好。五是加强对服务区周边环境治理,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保持周边环境的整洁。六是加强对服务区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餐厅、危化品停车区等关键区域的隐患排查,全力为过往旅客营造畅通、安全、温馨的出行环境。黑龙江省交通运输部门正以坚定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打造更加优质、高效、贴心的交通出行环境,让每一位来到黑龙江的游客和参会人员都能感受到龙江交通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