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9日,香港马拉松在城中鸣枪开赛,吸引了约200名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跑手,他们不仅展示了个人实力,更肩负着运动科研的使命。浸会大学的科研团队自2023年启动“运动安全与表现的即时数据监测”项目,利用先进技术实时追踪运动员的生理指标,以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本届马拉松活动中,浸大的团队为跑手配置了多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测量步幅的感测器和监测心率的胸带等,实时记录心跳、血压及汗水流失量。这些生理数据通过智能手表传输至后方分析平台,为研究人员提供重要依据。
该项目的发起人、浸大体育、运动及健康学系教授刘永松表示,团队旨在确保运动员的安全,同时提升他们的运动表现。他们的研发成果已在国际赛事中得到应用,如去年巴黎奥运会和铁人三项世界杯。
为提高运动员的安全监测,团队开发了一套“红黄绿”信号系统。当运动员的生理指标处于安全范围时,显示“绿灯”;若接近极限,则为“黄灯”,需要特别小心;而“红灯”则意味着需要立即停止比赛。在2024年的铁人三项世界杯上,便有两名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YY易游网页触发“红灯”,团队迅速提供帮助,确保了他们的安全。
浸大的科研团队在全球运动科学领域具有卓越的声誉,汇聚了多国专家,致力于开发个性化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在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保持最佳表现。刘永松教授强调,通过科研数据提升运动员的安全意识,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随着香港马拉松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运动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浸会大学的这项研究不仅对参与马拉松的跑手有帮助,也希望能够推广至其他户外运动和工作环境,保障更多人的健康与安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