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赛事版权 “价格虚高 + 变现单一” 困局,通过分账模式创新与技术保护激活版权价值
2025 年中超联赛第 15 轮,球迷小李通过 “中超版权分账平台”,花 1.99 元购买了 “广州队 vs 山东队” 的单场直播权益。这场比赛的版权收入,将按 “50% 归中超联盟、30% 归参赛俱乐部、20% 归版权运营方” 的比例分配,其中俱乐部的分成还会根据球队人气动态调整。这一 “按需购买 + 多元分账” 模式,是 2025 年体育赛事版权运营的新尝试 —— 随着国家版权局《体育赛事版权保护与运营新规》的实施,中国体育赛事版权市场正从过去的 “独家垄断” 转向 “开放共享”,2025 年市场规模突破 450 亿元,其中分账模式贡献的收入占比达 35%,较 2024 年提升 20 个百分点。
分账模式创新打破 “独家依赖”。以往赛事版权多采用 “独家采购” 模式,如某平台曾以 5 年 80 亿元拿下中超独家版权,导致成本高企且用户付费门槛高。2025 年,中超、CBA 等头部赛事纷纷推出 “版权分账平台”:用户可按单场、月度或年度付费,收入由版权方、赛事方、俱乐部按约定比例分配。以 CBA 为例,2025 年分账平台上线 万人次,俱乐部平均分成收入达 1200 万元,较独家模式增长 40%。中小赛事更受益于 “版权池” 模式,全国校园足球联赛将版权打包至 “体育版权池”,由 10 家平台联合运营,2025 年版权收入突破 8000 万元,较 2024 年增长 200%。
短视频版权成为新增长点。2025 年,体育赛事短视频版权从 “免费授权” 转向 “商业化运营”:抖音、快手与中超联盟签订 “短视频分账协议”,平台按视频播放量向版权方支付分成,1000 次播放分成 1.2 元;同时,用户可通过短视频中的 “跳转链接” 购买完整赛事直播权益,形成 “短视频引流 + 长视频变现” 的闭环。2025 年上半年,中超短视频版权收入达 3.2 亿元,占版权总收入的 18%,较 2024 年提升 10 个百分点。某短视频博主通过剪辑中超进球集锦,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带动直播付费转化超 5 万人次,获得分成超 12 万元。
技术保护筑牢版权壁垒。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赛事版权确权,中超联赛将每场比赛的直播画面、短视频片段上链,生成唯一数字凭证,盗版识别准确率达 99%;AI 监测系统实时扫描全网,2025 年已查处盗版赛事直播链接超 10 万个,盗版率从 2020 年的 45% 降至 8%。此外,“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升级,用户购买的赛事内容仅能在授权设备观看,防止录屏传播,2025 年头部赛事 DRM 覆盖率达 100%。
行业仍面临 “分账不均 + 中小赛事难变现” 问题。头部俱乐部在分账中占据优势,中超联赛前四名俱乐部的分账收入是后四名的 3 倍;中小赛事因关注度低,即使加入版权池,收入也不足头部赛事的 1%;部分平台存在 “分账延迟”,影响赛事方积极性。此外,用户付费习惯仍需培养,2025 年体育赛事付费用户渗透率仅 25%,远低于视频平台的 40%。
未来发展需 “规则优化 + 生态共建”。在分账规则上,建立 “基础分成 + 绩效奖励” 机制,平衡强弱俱乐部利益,如中超计划将绩效奖励占比提升至 30%;在中小赛事扶持上,设立 “版权孵化基金”,补贴赛事制作成本,2025 年体育总局已投入 2 亿元;在用户培育上,推出 “版权会员通”,用户购买一张会员可观看多个赛事,降低付费门槛,腾讯体育的YY易游网页 “体育版权通” 2025 年用户超 500 万人。中国版权协会体育版权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自强表示:“赛事版权的未来不是‘独家占有’,而是‘价值共享’,只有通过开放的分账体系和完善的保护机制,才能让版权成为体育产业的‘造血机’而非‘成本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