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湖南省足球联赛(“湘超”)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赛事经济领域的一颗新星。事实上,“湘超”的意义远不止一场体育竞技,它更是赛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样本,通过体育搭台,经济唱戏,让赛事流量正变成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
文化赋能,夯实赛事经济底蕴。赛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于独特性与认同感。“湘超”巧妙地融合了湖湘文化,将“三湘四水”“三高四新”融入赛事Logo,蓝、红、绿渐变色分别代表湘水、红色文化与绿茵球场。各市州球队的“方言口号”,如娄底的“为娄而战,硬钢到底”,衡阳的“衡扫千军”等口号,紧密结合地域文化和自身特色,唤起球迷强烈的地域认同感与归属感,让观众在观赛时不仅关注比赛的输赢,更能深刻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注入,为赛事经济带来了持续的吸引力。
同时,湖南多个主场城市的景区都面向持有“湘超”门票的人员或者持有有效球员证的球员推出了优惠政策,有的承诺凭门票可以免费游览A级景区,有的可以享受指定景区五到八五折的优惠,还有的享受“买一送一”或者“买一送二”优惠等等。这些举措有助于让人们在观赛、参赛之余领略湖南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进一步拓展赛事经济的消费场景,形成体育与文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多元运营,激发赛事经济活力。赛事运营模式的创新是赛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观赛体验来看,湖南各市州主场场馆提质改造,提供优质观赛环境,吸引了更多球迷,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形成了“观赛+消费”的良性循环。“湘超”组委会在丰富服务供给,创新消费场景,延伸产业链条,放大辐射带动效应等方面用力,让球迷的专属优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直接拉动全域消费。
与传统体育赛事不同,湘超联赛采取低票价策略,9.9元的亲民价格极大降低了文体活动的参与门槛,让体育消费真正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主办方不再单纯依赖门票收入,而是通过赞助、广告、衍生品、版权等多元渠道实现创收。各景区也别出心裁推出与足球相关的特色活动,将足球运动与文化艺术完美结合。商家抓住“观赛+购物”的契机,商圈客流量环比增长喜人。
全民参与,拓展赛事经济空间。全民参与是赛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湘超”秉持“YY易游体育快乐足球,全民参与”的理念,规定参赛选手为16岁至40岁的足球爱好者,打破了“体育只属精英”的壁垒,这种“平民化”定位让赛事更加贴近大众,极大扩大了足球联赛的群众基础,也为赛事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人群。另外,“湘超”规定每队每场必须有不少于3名1618岁中学生球员上场,通过13轮常规赛以及多轮淘汰赛,为湖南足球挖掘出不少青少年人才。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关注赛事并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这为赛事培育了未来的忠实观众与消费群体,从而保障了赛事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湘超”联赛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绿茵场的边界,既凭借全民参与的热情成为大众热议的体育盛事,更以流量转化为抓手拓展赛事经济空间,形成“热度”与“效益”的双向奔赴。其相关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持续掀起讨论热潮,线上观赛直播间更是吸引超百万观众涌入无论是赛后高光的二次传播,还是热血瞬间的实时见证,普通民众的热情参与让“湘超”从赛场走向生活。
“湘超”以文化为根,运营为翼,全民参与为基,在赛事经济可持续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事实上,打破传统体育赛事局限,打造融合体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平台,是赛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夏风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