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由四枚奥运金牌得主、男子200米和400米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迈克尔·约翰逊亲自操盘,被称为“径赛大满贯”的商业赛事,仅举办三站后就宣告暂停。原定于6月底在洛杉矶进行的收官战临时取消,延期至明年举办。
没过多久,《伦敦时报》《福布斯》等媒体接连爆料,赛事方欠下参赛运动员超过1300万美元奖金和出场费,运营资金也出现数百万美元缺口。约翰逊出面回应,承认赛事遭遇财务困境,归因于一位关键投资人“没有履约”。
“我们可能太急于求成了。”在被问到自己最大的判断失误时,约翰逊如此坦言。
一年多前,Grand Slam Track(径赛大满贯)一度看起来极具野心。这一比赛并非世界田联或任何田径官方机构创办,是非常明确的商业赛事。2025年一共有四站,每站比赛的单项冠军奖金高达10万美元,远超世界田联最大的商业赛事钻石联赛。拥有更高的奖金和曝光率,Grand Slam Track理应是同期比赛中最具吸引力的一个。
但相比网球、高尔夫那种高度职业化、全球布局清晰赛事体系的项目,田径仍显得分散而脆弱。Grand Slam Track 的溃败,不只是迈克尔·约翰逊个人愿景的破灭,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田径生态在商业基础上的薄弱和缺位。
“Only the Fastest(只有最快的)”,是Grand Slam Track最初喊出的口号。为了打造职业化的田径联赛,迈克尔·约翰逊决定从固定参赛名单入手。
赛事共签下48名顶尖选手,命名为“Racers”,作为全年四站赛事的固定参赛阵容。与此同时,还有等量的“Challengers”轮番登场,争夺下赛季的入场券。固定签约机制为赛事带来类似联赛的稳定性,方便向粉丝提前卖票,也利于比赛宣传。
每站比赛为期三天,共设六个组别,涵盖短距离冲刺(100米、200米)、长距离冲刺(200米、400米)、短跨(100米栏/110米栏、100米)、长跨(400米栏、400米)、中距离(800米、1500米)和长距离(3000米、5000米)。每位选手需参加两个项目,最终由总积分决出组别冠军。
从观赏性角度看,“跨项出战”打破了传统田径的项目壁垒。像短跨选手在同一赛事中参赛100米,以往几乎不可能出现。而在Grand Slam Track,这种“非主项对决”成为常态,不仅提升了比赛的不确定性,也让观众得以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正面对抗。
高额奖金也曾是Grand Slam Track的重要噱头。以单站比赛为例,前八名均有奖金,其中冠军可以获得10万美元奖金,第二名5万、第三名3万,最后一名也会有1万美金入账。为对比,世界田联旗下顶级赛事“钻石联赛”每场比赛获胜者的奖金为1万美元。这还不包括签约费、出场费和其他潜在收益。
与此同时,赛事允许选手自由合作赞助商,无需佩戴传统号码布,并且从一开始就拒绝接受运动品牌冠名。在被耐克等大牌牢牢控制的田径圈,这种“去品牌化”理念一度赢得不少运动员与经纪人好感。但与此同时,它也拒绝了最直接、最稳妥的现金流入口。
事实上,Grand Slam Track的“爆雷”也并非毫无征兆。早在5月迈阿密站结束后,就有传言称其拖欠主办场地安辛体育综合体超过7.7万美元租金未付。原本定为“总决赛”的洛杉矶站临时取消,费城站则仓促删减长跑组项目。
欠薪风波很快蔓延开来。 就在不久前,Grand Slam Track还在照常更新TikTok账号,发布了一段美国短跑名将加布丽埃尔·托马斯的视频片段——她是赛事最早签约的明星选手之一,刚在巴黎奥运会上斩获三枚金牌,被视为联盟的“门面担当”。视频下方,托马斯亲自在评论区留言,“Pls pay me(请把钱给我)。”
尽管创始人约翰逊坚称“会在2026年重启赛季”,官方也对外宣称已获得新一轮投资,但现实却并不乐观。根据Front Office Sports披露,截至7月24日,赛事方尚未结清运动员奖金。而与第二站赛事迈阿密站的举办地重新签署的支付协议,同样因未能在7月18日如期付款而再次构成违约。
4月初,沉浸在“田径版UFC和F1”愿景中的迈克尔·约翰逊,或许还未察觉危机悄然逼近。那时,Grand Slam Track在牙买加金斯敦迎来了首秀。牙买加金斯顿不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却是田径迷心中的圣地。弗雷泽、谢丽卡·杰克逊、鲍威尔等世界冠军都曾在这里训练,MVP俱乐部更是当地田径传统的象征。每年,这里还会举办洲际巡回赛级别的MVP Velocity Fest,经常是牙买加名将们开启新赛季的重要一战。
但三天的比赛下来,现场上座率却颇为冷清,牙买加国家体育场座位稀稀落落。据当地媒体报道,最后两天甚至提供了免费门票。曾经举行洲际巡回赛、孕育多位奥运冠军的金斯敦,这次没能为Grand Slam Track带来一个热烈的开局。
首站的“失温”不止于观众层面。牙买加本土头号女将谢丽卡·杰克逊、短跑新星克莱顿姐妹都未选择在家门口亮相,而是飞往美国参赛;美国选手方面,包括科尔曼、阿尔弗雷德等一线名将也选择了其他赛事。尽管金斯敦被誉为“短跑圣地”,但在首站的赛程安排与号召力上,Grand Slam Track显然没有打动足够多的顶级选手。
就连比赛本身也不乏争议。美国长跑名将格兰特·费舍尔在5000米夺冠后,只需在3000米中稳定发挥即可确保总积分第一、赢得10万美元奖金。他在3000米正赛中选择保守策略,全程跟随主集团,最后凭借冲刺抢下第三。这种明YY易游体育显以积分为导向的“躺赢”操作,引发了对Grand Slam Track长跑赛制设置的广泛质疑
Front Office Sports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就在金斯敦站结束后不久,一位原本承诺千万美元的投资人突然撤资。投资人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决定转投其他行业,原因并不在于赛事表现,但这一退出,成为压垮资金链的一大原因。
此后,约翰逊开始匆忙修补裂痕,对赛事规则与转播策略进行微调。费城和迈阿密站的观众反馈有所回暖,美国CW电视台收视达到了平均25万,这在美国非主流体育项目中算得上不错。约翰逊在5月接受采访时承认,金斯敦站是一场“令人失望的试验”。
约翰逊并不是唯一“撞上南墙”的人。另一家美国田径商业赛事Duael Track,曾试图以明星对决、淘汰机制与50万美元奖金池打造爆款IP,让奥运百米冠军诺亚·莱尔斯与NFL巨星泰瑞克·希尔上演跨界巅峰对决。但原定于2025年3月的比赛至今没有音讯,赛事方也坦言将不再单独办赛,而是寻求与其他赛事合作曲线生存。
美国能出现Grand Slam Track和Duael Track这样“自立门户”的田径赛事,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并没有一个真正全面管理职业田径的机构。现有的美国田径协会(USATF),虽然是全YY易游体育国性组织,但其职能覆盖的是整个群众基础,从青少年到老年人,真正针对职业选手的支持只占很小一部分。正如USATF首席执行官西格尔所说:“职业田径只是我们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西格尔在接受Front Office Sports采访时坦言:“整个产业极度碎片化。Grand Slam Track现在遇到的问题,其实也反映出要打造一个真正可持续的田径赛事IP有多难。”
为了改变现状,USATF在2022年启动了一个六年行动计划,希望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前,提升田径在美国本土的影响力。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扩大“Grand Prix(超级大奖赛)”的赛事版图,把比赛从传统的俄勒冈转向更多大城市。去年,这个系列举办了三站赛事,并由NBC负责转播。但到了今年,情况却急转直下,原计划中的纽约站和百慕大站相继因地方协调问题取消,洛杉矶站也因与Grand Slam Track撞档而被取消。结果是,在距离奥运会还剩三年的时间点,洛杉矶这座奥运主办城市,全年竟没有落地任何一场顶级田径赛事。
USATF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2022和2023两年,USATF累计出现约1200万美元的赤字。西格尔解释,这主要源于2022年俄勒冈世锦赛投入巨大,以及备战巴黎奥运期间对运动员的集中支持。耐克曾在2015与USATF签署了价值约4亿美元的23年赞助合约。西格尔透露,通过与新赞助商的合作,目前耐克所占预算比重已降至50%以下,预计2024年赤字控制在200万至300万美元之间,2025年有望实现盈余。
然而现实却远没有乐观得那么简单。赛事在扩张,资源在投入,但田径的关注度并未明显提升。官方努力看起来雷声大雨点小,而民间赛事的出现,即便最终失败,也显得尤为珍贵。它至少说明,田径产业外部还有人愿意赌一把。
从全球视角看,马拉松依旧热度不减,赛事一届比一届多,报名名额一抢而空。但传统田径赛场,始终没能建立起清晰、可持续的商业模型。除了少数几位天赋异禀的巨星,多数选手仍在为了生计奔波。四年一次的奥运高光之后,田径如何保持热度,成为官方协会以及民间商业赛事始终无法破解的难题。
事实上,世界田联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今年3月,路透社爆出沙特的公共投资基金(PIF)已与世界田联展开接触,探讨是否引入资金和商业资源,合作模式尚未对外披露。
回到本文的主角身上,Grand Slam Track的这次尝试,目前看仍存在诸多挑战,无论是赛制、运营结构,还是运动员召集能力。但至少,它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可能性,一种跳出现有体系的解题方式。这项非世界田联或任何田径官方机构创办的商业赛事,或许无法彻底颠覆田径产业,但在这个缺乏创新的圈子里,有人愿意去试错,本身就值得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