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放大杭州亚运会综合效应,加快推动体育强省建设,省体育局于近日印发(以下简称《计划》)。通过系统性布局和重点突破,将浙江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强省,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
到2027年,体育赛事对提升城市形象、城市能级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赛事整体规格水平明显提升,赛事促进消费力度逐步增强,赛事助力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提高,赛事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体育赛事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拉动城市能级的重要载体,成为全民健身活力助推器,成为体育产业重要引擎,体育赛事创新文化更富活力,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强省。
《计划》聚焦增加赛事供给、提高质量效益、优化结构布局、利用场馆资源、促进体育消费、培育市场主体、创新赛事智治七大任务,全面发力,提升能级,汇聚体育活力,赋能城市发展,惠及全民健康。
《计划》要求,构建现代化赛事体系,重点申办举办国际重大赛事(如世锦赛、世界杯分站赛)、全国性优质赛事及区域性特色赛事(如长三角联动赛事、航空运动赛事)。要完善省级赛事体系,涵盖幼儿、青少年、老年等全人群,大力培育“户外运动天堂”自主品牌赛事(如马拉松系列赛、“环浙步道”系列赛)。目标到2030年省级自主品牌赛事超100个,年办国际赛事30个以上、全国赛事200个以上、青少年赛事3000个以上、群众性赛事活动20000个以上。
《计划》详细列出,要支持职业体育俱乐部主场赛事发展,做大做强“三大球”等职业联赛主场,目标2030年参加全国职业联赛俱乐部达20支以上。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推进体教融合,完善U系列赛事。建立体育赛事品质标准体系,加强赛事传播与舆情防控。重点布局“三大球”、奥运优势、户外运动及时尚潮流项目。丰富专业、职业、群众、青少年赛事层次结构,探索建立业余赛事等级标准。统筹优化全年赛事安排,加大节假日赛事供给。优化空间布局,支持杭州、宁波建设国际赛事之城,温州打造龙舟赛事之城,打造“滨海运动赛事带”和“诗路文化赛事带”。
《计划》提到,要充分盘活亚运场馆资源,举办高品质赛事;利用群众身边场地举办街头巷尾赛事;提升“环浙步道”、体育公园等户外设施利用率。提高场馆综合运营效益,推动场馆数智化升级和多功能开发。
《计划》要求,有力促进体育消费,推动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打造文旅体商融合消费场景,发放赛事消费券,举办赛事消费周、消费节。培育观赛、参赛消费习惯,开发赛事衍生品。构建赛事绩效评估与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同时,支持赛事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金融投资体育赛事,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专业中介机构。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良性发展,开展“一协会一品牌”活动,支持构建省级联赛体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目标2030年开展省级超级联赛项目达15个以上,参赛俱乐部队伍超100支。
此外,在创新赛事智治方面,明确构建现代化赛事智治体系,建立全省赛事资源系统,推行数字化办赛,优化审批流程,加强赛事监管与安全保障。夯实赛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裁判员、运营管理等人才培养。倡导干净参赛、文明观赛,整治赛风赛纪和赛场不文明行为。
此次行动计划构建了兼顾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赛事矩阵,其益处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助于提升体育参与人群和观赛人群的规模,更能引导老百姓通过赛事去旅行、去亲身参与体育运动,有效促进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同时,赛事供给在系统性、完整性和布局均衡性上的提升,都将为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体育真正融入并丰富大众生活。
《计划》也提出,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能级、国际化程度、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YY易游体育来差异化布局赛事和政策,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在执行过程中,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助推赛事强省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重要窗口”贡献体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