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易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2024年体育场馆典型案例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类典型案例——绍兴市奥体中心-YY易游

易游动态
YY易游体育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体育场馆设计、赛事运营和体育科技服务,拥有18项专利,长期合作包括世界铁人三项联盟等国内外权威体育组织。

2024年体育场馆典型案例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类典型案例——绍兴市奥体中心

日期:2025-05-10 浏览: 

  

2024年体育场馆典型案例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类典型案例——绍兴市奥体中心(图1)

  绍兴市奥体中心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洋江西路899号,是杭州亚运会女篮小组赛比赛场馆之一。作为全省首个完工的亚运“样板项目”,奥体中心在保留原有建筑现状的基础上,围绕亚运标准化和场馆提升两大关键板块进行改造,于2021年1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亚运结束后,奥体中心秉持品牌化、精细化发展理念,以“做火亚运场馆”为核心目标,从提人气、扩影响、增效益三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2024年,奥体中心共举办国际级赛事1场,国家级赛事10场,海峡两岸赛事2场,省市级赛事52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赛事17场,全年共计举办82场体育赛事,总参赛人数近15万人。此外,中心还成功引进10场大型演唱会和8场商务会展,极大提升了场馆的活力与人气,带动了城市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绍兴市奥体中心定位为集体育赛事、全民健身、商业活动、文化演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服务综合体。中心以“做火亚运场馆”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打造成为绍兴市乃至浙江省的体育文化地标,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和体育产业发展。通过举办国际级、国家级赛事和大型商业活动,奥体中心不仅提升了城市曝光度,还带动了周边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绍兴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1.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确保赛事有序推进。奥体中心与公安、文化、消防、交通、团市委等部门形成成熟的联动机制,由市体育局牵头,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赛事筹备与举办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科学规范的赛事承办管理体系。采取模块化分工模式,设立办公室统筹组、志愿者协调组、竞赛技术组等7个专项工作组,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形成职责明确、衔接有序的标准化作业流程。

  3.建立三重保障机制,确保赛事顺利进行。选拔培养12名核心骨干,配置标准化赛事器材库房3处,储备器材价值超400万元,制定涵盖5大类28项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为各类赛事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1.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提升市民健身体验。盘活场馆闲置空间,增设大众健身设施,引入智能健身设备管理系统,实现线上预约、设备使用状态查询等功能,极大提升市民健身体验。

  2.引进体育产品展示、餐饮休闲等服务配套项目。深入研究亚运场馆功能性用房赛后改造方案,成功引进体育产品展示、餐饮休闲等服务配套项目,打造功能多元、业态丰富的体育服务综合体。

  3.深化“水陆国际双马”品牌,提升城市曝光度。通过举办相关赛事,吸引国内外媒体报道,城市曝光度显著提升,积极筹备世界杯等大型赛事,与国际体育组织保持密切沟通。

  4.推动竞技体育新突破,优化竞技项目社会化合作。充分利用场馆资源,保障优势项目队伍训练,扩大业训招生规模,重点保障省运会适龄适项重点夺金夺牌运动员,创新实施“基础保障+绩效浮动”经费管理制度。

  1.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双轨模式,开发赛事资源。通过主办、承办、协办引进国际A类赛事,自主运营水马等本土IP赛事,形成年度赛事日历65场次,深化体裁融合,创新“周末全托+寒暑假集训”模式。

  2.建立专业演艺运营团队,打造演会经济生态。2024年成功引进任贤齐、刘若英等大型演出10场,吸引观演人次超9万,平均上座率高达95%,平均跨城观演率超65%。

  3.延伸配套服务链,挖掘非标空间价值。建成“体育+”商业综合体,整合运动康复、智能装备等商户,引入米其林指南餐厅等高端餐饮3家,年度营业额突破1.2亿元,创新开发场馆“金角银边”,改建闲置用房,入驻新兴体育企业10家。

  1.做大“演唱会经济”,提升场馆景观环境和服务设施。紧抓演出市场强劲复苏及大型演唱会“下沉”契机,升级场馆音响设备、优化观众座位布局,积极拓展优质音乐节等演出活动。

  2.提升“会展经济”,建立专业会展服务团队。为参展商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引进一批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展览活动落户绍兴。

  3.聚焦体育核心,积极引进国内外体育赛事。充分发挥中心场馆主体功能,努力创办自主品牌赛事,每年举办5场具有绍兴特色的体育赛事,开展多元的竞赛、表演、健身等活动。

  4.拓宽服务领域,升级配套服务。深入挖掘场馆的“金角银边”等潜在空间资源,推进奥体配套用房改建工程,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多元的体育服务综合体。

  1.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制定运营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涵盖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活动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强化员工抗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培训。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应急救护措施。场馆及设施符合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要求,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培训和演习。

  1.赛事活动丰富,提升城市曝光度。2024年共举办82场体育赛事,总参赛人数近15万人,成功引进10场大型演唱会和8场商务会展,极大提升了场馆的活力与人气。

  2.市民健身体验显著提升,满意度持续提高。通过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和引入智能健身设备管理系统,市民健身体验显著提升,满意度持续提高。

  3.YY易游体育经济效益突破,收入结构优化。通过承接各类会展演艺活动和盘活闲置低效场地空间资源,拓展盈利空间,2024年实现收入超1.2亿元。

  4.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团队专业水平提升。通过“事业+企业”双轨制运营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团队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达51.8%,专业技能人才占比35%,体育技能人才占比达24%。

  5.体卫融合发展成效突出,国民体质监测水平提升。新建500㎡国民体质监测站点,2024年市本级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超94.5%,体卫融合相关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国民体质监测水平。

  1.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确保赛事有序推进。通过与公安、文化、消防、交通、团市委等部门形成成熟的联动机制,确保赛事筹备与举办工作有序推进,适用于公共体育场馆的赛事管理。

  2.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提升市民健身体验。通过盘活场馆闲置空间,增设大众健身设施,引入智能健身设备管理系统,适用于公共体育场馆的惠民服务推广。

  3.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双轨模式,引进国际A类赛事,自主运营本土IP赛事,积极开发赛事资源。

  4.建立专业演艺运营团队,打造演会经济生态。通过引进大型演出,吸引观演人次,适用于公共体育场馆的演会经济开发。

  5.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制定运营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强化员工抗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培训,适用于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

  下一期《中国体育场馆》正在编制筹备中,欢迎各会员单位踊跃投稿,共同开展行业研究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